“清华、保姆阿姨、35K、管家”。5月26日,一家政公司在小红书APP上发布了上述消息,迅速引起广泛关注。28日,“清华毕业做家政是人才浪费吗”话题一举登上微博热搜。
“名字是化名,学历是真实的。”家政公司工作人员表示。截屏图
然而,细读该女生的简历,其应聘的并非是普通的保姆,而是接近于育儿师与家庭教师,需要承担孩子的家庭教育辅导工作。而且该女生之前工作过的“汤臣一品”、“九间堂”,都属于上海的豪宅地段。因此,这工作看似普通,实则是实打实的高薪。
单从该女生个人而言,清华毕业生选择做家政无可厚非,外界也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,对她的个人选择予以过多的评判。但该清华女生也并非个例,在此家政公司的小红书页面中,还有北大、浙大、利物浦大学、英国皇家学院等名校毕业的家政。去年10月,网上也曾热议过一个“最牛保姆简历”。主角是杭州一家政公司的刘姓家政阿姨,她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硕7年的连读,会英语、法语两种外语。
网络对于此类话题的热议,一方面说明了需要对名校毕业生祛魅化。学霸光环、清北状元、985高校等词,在现实中已成为被普遍提及的标签。在一些人眼中,这些与名校有关的标签的背后,意味着走向人生巅峰。然而,每当人们对名校的想象与现实中的情况不符,往往会引发网络中舆论争议。前有北大毕业生卖猪肉,后有高考状元回校演讲,今有清华毕业生做家政。
名校毕业生并非天之骄子,同样也是普通人,也可以做普通工作。因此,我们需要对名校毕业生进行祛魅化,将名校生与“跻身上流”脱钩。
另一方面,这也说明了当今职业选择的多元性。职业不分贵贱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,都是流通至今的俗语。虽说如今社会竞争激烈,“内卷”、“打工人”、“996”频繁被网络热议,但这也充分意味着职业选择具有相当大的流动性与多元性。加之网络社会的到来,也萌生出许多新型职业:网络主播、b站up主等等。在职业选择越加多元性的大背景下,名校生选择职业的范围也越发丰富。因此,名校生从事家政工作,一点也不为过。
近年来,我国家政服务行业火爆。在2015年时,市场规模大约是2776亿元,去年已经达到8782亿元。今年,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。但有调查称,目前我国家政从业人员的缺口,高达3000万左右。其中,以上海一地为例,高端家政专业人才的缺口就达20万。而且我国的家政从业人员超过90%是高中以下学历,四五十岁的人群占大头。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《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17》,其中提到: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技能低、服务差、服务纠纷不断。所以,名校毕业生从事家政工作,也能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的素质,提升家政行业的整体水平。
清华毕业生做家政,并非是人才浪费,而是人才利用。消除名校光环,打破职业偏见,方能实现职业的自由选择,获得职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。让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自由,选择喜爱的职业,让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拼搏奋斗,开出美丽的人生之花。